一、中国画戏第一人?
梁健。
梁健是中国画戏第一人,全国领军人物著名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人物画,兼习花鸟山水。其构图精妙,衣纹秀劲,设色古雅,人物刻画眉目传情,栩栩如生,或饱满正气、气韵生动,或典雅秀丽,笔墨精微可谓动态生动,神态毕现,使其作品尽显高古之美。
二、中国画海第一人排名?
周智慧:曾任海军俱乐部美术员、海军文化部创作员、海军展览馆馆长等职。现任国家一级画师、中国民族画院院长、国防大学美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
三、当代中国画画竹高手有哪些?
世间怎有朱竹?东坡曰:世间岂有墨竹。
四、中国竹笔书法第一人?
沈安良,字墨竹,号竹龙,诗人,河南洛阳人1957年6月出生,中国竹笔书法创始人。现任世界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竹笔书法协会主席,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授等职。
五、中国画梅兰竹菊在墙上的顺序?
1、顺序就是:梅兰竹菊。
2、简介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
六、中国画简单?
并不简单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也是有基础知识组合而成的,中国画对其基础知识要求很高,从基础的“石头分三面”、“树分五枝”等到“十二种皴法”。
中国画历经各代国画大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的学习体系,常见国画基础画法,从山石皴法到草木枝节,均做了详细讲解,非常适合国画初学者学习。
七、中国画简称?
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八、著名中国画?
《洛神赋图》,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节目中便有一期介绍了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故事情节真挚动人。
九、中国画诗人?
画梅花,一枝梅独悬空中,四周可以都是白纸;画人物,五官可以一点儿都不像,但其姿态、神韵,往往把真实情况表现得八九不离十;画山水,任景观美得有多不真实,一条小路、一只小船,瞬间就能把赏画人请到画中去。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就是中国画追求的境界。今天呢,就有这么一本书,讲了中国画的事儿,它叫《中国画小史》。来,让我们现在就跟着它,感受中国画的诗意之美。
这么多年来,中国人最喜欢画什么呢?
主要有三个画科:人物、山水、花鸟。“人物画线条美,山水画水墨美,花鸟画色彩美”。接下来,咱们就从人物画说起。
人物画,是从六朝时期流行起来的,有几位画家最为著名——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在这几人当中,我们最熟悉的,大概要数顾恺之了。
顾恺之最著名的画作之一是什么呢?我们都能说出名字——《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讲的是一个故事,从曹植是如何遇上甄宓(fú)的,俩人如何互生情愫的,一直讲到甄宓离去为止。
看这幅画的人,就像看了一出情景剧,剧中人兀自哀怨缠绵、欢乐怅惘,而观众呢,也跟着一起揪心。
咱们刚才说,人物画讲究线条美,顾恺之的人物画,就是线条美的代表。
细看《洛神赋图》,不论是人物、走兽,还是山石、云水,顾恺之都以带弧形的线条描绘,圆润柔和,犹如“春蚕吐丝”。
因此呢,顾恺之作画的方法,就被称为“游丝描法”,连谢安看了他的画,都忍不住称赞说,顾恺之作画的方法,自从人类诞生开始,好像都没有出现过呢!
到了唐代,国家实现大一统,画手们不用整日忧国忧民,绘画技法开始突飞猛进,于是出现了阎立本、吴道子、周昉这样成熟的大家。
而这时,山水画也独立出来,成为画手们潜心研究的一个领域。
山水画讲究水墨美,而水墨美跟诗歌一样,充满山水田园之韵。或许正是这样的缘故,在山水画的代表画家里,就有了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
王维在中国古代名人里,绝对是个大才子,写诗写得那样好,画技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是这么说他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与画,可谓是做到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
王维有一幅著名的《雪溪图》,意象尤其精彩。在这幅画的中部,有三间房舍突现在眼前,其中一间房舍前,有人物若隐若现,不知是从房中出来,还是要回房屋中去。
画幅的左下角处,有一座小桥斜架,桥上设的栏杆清晰可见。而桥下的岩石、小坡呢,却用渲染的手法描绘,丝毫不见勾勒技法。
你再往远处对岸看一看,在那儿,也有几间房舍相互依偎着,与近处的景色遥相呼应,犹如写诗一般。
两岸之间,是一片平静的河水,河水边上,参差交错着一大群枯树树枝,颇有冬日萧瑟之感。
定睛一看,哈,原来在河中间,还有一只乌篷小船呢,小船前后,各有一人撑着竹篙,摆着渡。摆渡人要去哪里呢?是出行,还是归家,真想跑上前问一问呢。
不过,《雪溪图》最妙的地方,还不在刚才的这些景色里。那在哪儿呢?
咱们仔细瞧,这幅画的地面,是雪白雪白的,俨然一幅冬日盛雪的景象。可是呢,王维根本没有画雪,他只是把地上的纸面空出来,稍加勾勒,便造就了这样一片白雪皑皑的大地。
十、竹里馆第一人称扩写?
竹里馆第一人称是“我”。在《三国演义》中,竹里馆是诸葛亮的隐居之地。作为主角之一的诸葛亮,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这种扩写方式不仅能够更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同样的扩写方式,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使用,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