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画风格技法分为?

月彩绘网 2025-04-05 22:43 编辑:admin 0阅读

一、西方油画风格技法分为?

主要分类

  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油画主要技法有:

1、透明薄涂画法

  透明画法是已知架上绘画最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它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透明薄涂画法包括:   

(1)透明色重显。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在照片肖像制作时,儿童及女性的肖像绘制多采用此技法以表现晶莹透明的肌肤色调)  

 (2)薄底透明罩色。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用深棕色或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素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透明色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为此,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3)厚底透明罩色。指在底画厚涂平滑的表面及底画厚涂凹凸的表面上罩透明色。厚涂平滑的表面指先用厚色待未干时扫平,干后罩透明色。此法多用于古典风油画。例如肌肤受光部分多用厚涂颜料,使其与背景等暗色部分的厚薄拉开距离。厚涂颜料未干时用毛笔轻轻扫匀笔触进行平滑处理,干透后再罩透明色,能达到既厚实又透明晶莹的效果。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着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

2、不透明覆色法

  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3、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4。近代画法

  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这个时期的油画其技法与今天我们所习惯运用的“直接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以坦培拉或其他颜料完成对象的单色塑造之后再以油性颜料进行多层透明罩染的混合技巧,也称作油画的“间接画法”。此后欧洲油画三百年间的发展,经历百家,画派林立,如意大利的卡拉瓦乔(1573-1610)、荷兰的伦勃朗(1607-1669)和维米尔(1632-1675)、弗兰德斯的鲁本斯(1577-1640)和凡,代克(1599-1641)、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1599-1660)、法国的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古典绘画大师,都属于这一技法范畴。

二、拿破仑时代宫廷油画?

最著名油画是《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又译“达维特”、简称“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它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

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三、西方油画从风格技法上大体可分为?

西方油画从风格技法上大体分为两类:

1、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2、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四、西方宫廷画特点?

西方宫廷画的特点:

1、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像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

2、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这种描述性在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五、西方著名油画?

1.《蒙娜丽莎》

2.《不相称的婚姻》

3.《大宫女》

4.《盲女》

5.《雅典学院》

6.《珍珠女郎》

7.《肯特沙滩》

8.《希什金肖像》

9.《后宫露台》

10.《画家和她的女儿》

11.《忧郁的男孩》

六、欧洲宫廷油画的意义?

欧式宫廷油画起源于18世纪,以洛可可风格的画派为代表。对王公贵族的生活记载,彰显贵族的身份和地位。

发展到现代,宫廷油画已经被全世界的人类喜好。这类的油画常常搭配在装修豪华的别墅或富丽堂皇的酒店。其古典欧式的华丽与装修的融合让整个空间更显雍容华贵。

七、西方宫廷餐桌礼仪

西方宫廷餐桌礼仪:探寻典雅的用餐之道

在西方文化中,餐桌礼仪一直是一门重要的社交技巧。从古至今,西方宫廷餐桌礼仪一直被视为一种体现身份、教养和品味的象征。无论是正式的国宴还是家庭聚餐,懂得如何应对餐桌礼仪不仅能给人留下良好印象,还能展示自己的优雅和修养。

要了解西方宫廷餐桌礼仪,首先需要注意餐巾的摆放。餐巾摆放在盘子的左边,叠放成适当的大小,并将餐巾环绕在手指间。在用餐过程中,清洁嘴唇时可以将餐巾部分展开,但记得不要用餐巾擦拭脸部或其他身体部位。

在用餐开始时,我们需要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刀、叉、勺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刀放在盘子的右边,刃向内;叉放在盘子的左边,齿朝下。用刀切割食物时,要注意刀的使用方法,切割时要用刀的背面推动,碗或盘中有汁液时,也要用刀将食物推入汁液中。

用餐礼仪的细节与文化意义

除了基本的餐巾摆放和餐具使用规则之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首先是用餐过程中的姿势。在用餐时,要保持优雅的姿势,坐直身体,不要滑腻地倚在椅子上。同样,也不要大声咀嚼或张大嘴巴吃东西,这些动作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用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谈论与食物无关的话题,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的用餐心情。此外,也要注意餐具的使用顺序。一般来说,在主菜之前,我们会先品尝开胃菜、汤品等。在用餐时,要尽量避免吃太多或太快,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适。

西方宫廷餐桌礼仪的细节之一是如何使用面包。在正式的宴会中,面包是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当有面包出现时,我们应该将面包撕成小块,然后用手拿起一块,放入嘴里品尝。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用吃面包的方式包起食物。

宴会礼仪:尊重他人与自我品位的完美结合

在参加正式的宴会时,除了基本的餐桌礼仪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宴会礼仪。首先是餐桌上的座位安排,一般而言,主人会做好座位安排,客人在入座前可以等待导引人员安排座位。在入座时,要有礼貌地让位给年长者或地位较高者。

在宴会上,要注意与他人的互动。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微笑,以示友善和尊重。在餐桌上,要避免争论或讨论私人和敏感的话题,保持谦虚、礼貌的态度和言行。

一般来说,在宴会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以免影响到其他人的用餐体验。如果有紧急情况需要接听电话,应该尽量选择离开餐桌后再接听。

西方宫廷餐桌礼仪的意义

西方宫廷餐桌礼仪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交礼仪,更是一种展示个人品位和修养的方式。懂得并遵守西方宫廷餐桌礼仪,能够让人在社交场合中更加从容自信,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此外,西方宫廷餐桌礼仪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尊重和关爱。通过注意餐桌礼仪,我们能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为他人营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用餐环境。

最后,了解西方宫廷餐桌礼仪,并不仅仅适用于正式的宴会,它也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遵守餐桌礼仪,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让用餐成为一种享受,同时也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八、油画风格?

油画的风格分古典主义画派、印象主义画派、抽象主义画派。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 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九、西方油画生命起源?

油画是阿富汗人创立的,早在七世纪至十世纪,阿富汗人就用油画颜料在佛教洞窟中绘制佛像。后来,油画技术传入欧洲,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曾经在《多样的艺术形式》一文中介绍过用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混合调色的油画技法。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三杰名声远扬,但是他们的绘画并非纯粹油画,而是一种叫做坦培拉的类似油画。十三世纪,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

十四世纪末,尼德兰细密派画家凡艾-克兄弟改进了油画颜料,使油画技法更加完善。

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的德国画家丢勒也许是开创在油画作品上署名的第一人。

十、西方重要历史油画?

风景画最早是不怎么受待见的,大家们都愿意宗教题材、神话故事或则和肖像画,画风景应该会受到鄙视,贡布里希说是在18世纪末期因浪漫主义盛行后态度才有所转变,而且越发展现其不朽的魅力,十九世纪英国好多乡村的布局都是按照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内容设计的。风景画大师有普桑、洛兰、透纳和康斯泰勃尔,还有德国的佛雷德利希。

在文艺复兴时期,圣母与圣子题材的作品盛行一时,我觉得那时大部分画家涉猎这个题材,相当于我么今天的家常菜。一般情况都是圣母加上圣子,然后配合其他的角色比如著名的圣人,圣凯瑟琳,圣塞巴斯蒂安,圣方济各,施洗约翰等,有些时候还有圣安娜,当然有时就只是一个普通的信徒,通常会配几个小天使点缀。我觉得化圣母比较好的是拉斐尔、乔万尼.贝利尼,菲利波.利比,萨尔托